青春热血绘高原——记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青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万玛加-pg电子竞技平台


自当记者的那天起,他就立志要献身于新闻事业。15年来,他牢记初衷,穿梭于昆仑山脉、草原戈壁、江河源头和湟水两岸,用自己的青春热血讴歌着青海高原上的进步和变化,同时也书写着自己的新闻人生。他就是第八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青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万玛加。  严谨好学好作风  1992年,21岁的万玛加从青海民族学院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通联部,成为惟一一名在汉语编辑部工作的藏族记者。初出

  自当记者的那天起,他就立志要献身于新闻事业。15年来,他牢记初衷,穿梭于昆仑山脉、草原戈壁、江河源头和湟水两岸,用自己的青春热血讴歌着青海高原上的进步和变化,同时也书写着自己的新闻人生。他就是第八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青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万玛加。

  严谨好学好作风

  1992年,21岁的万玛加从青海民族学院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通联部,成为惟一一名在汉语编辑部工作的藏族记者。初出茅庐的万玛加遇到了时任通联部副主任的蔡勇和时任新闻部主任的张二龙等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他们的严格要求让他受益终身。万玛加每次都把大家对他提出的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向很认真地记录下来,汇集成册,并常常翻阅提醒、激励自己。

  采访时,万玛加总是提前准备、多做准备。2002年,青海省创办了“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这在青海是从未有过的,此前青海广播电台也从没有报道过这类国际大赛,台里也没有专职的体育记者。万玛加接到采访任务后,废寝忘食地了解自行车赛事知识,熟悉比赛规则,还把各国运动员的名字及资料背得滚瓜烂熟。结果,他采写的系列文章和述评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获得了青海新闻奖和青海广播电视新闻奖,本人也被赛事组委会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15年来,万玛加从未放松过对新闻业务及其它知识的学习。他自费参加了青海省委党校和青海师范大学等举办的现代经济、金融、科技等各种培训班。平常,他认真参加每周部门的业务学习,记下的笔记有几十本之多。

  山山水水留足迹

  青海幅员辽阔,外出采访,一走就是几百、上千公里。全省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占到全省总面积的60%。许多地方空气中含氧量比海平面少40%左右,每年有四到六个月以上时间日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在这样一个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新闻采访,万玛加从不畏惧退却,总是主动请缨深入基层。

  2005年,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组织了题为“为了三江源”的大型系列报道活动。时值6月,内地一些地方已是高温难耐,但在海拔5000米的长江源头,唐古拉山依然白雪皑皑,由于高海拔和高寒缺氧,他和同事都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睡不好觉等高原反应,但他们依然按计划深入到沱沱河源头的牧民家采访。有一天,中午出发时还是艳阳高照,到了下午却是狂风裹挟着雪花,晚归时那雪花又变成了疯狂的冰雹,回来后他就病倒了。但身体刚恢复,他又奔向海拔更高的玉树、果洛两地采访。

  长期的采访奔波,万玛加多次遇到沙尘暴、山洪、雪崩、翻车等险情。在群加国家森林公园,滂沱大雨使汽车深陷泥潭,他和同事们徒步翻越几座大山,步行几十公里才到达目的地;在腊月的冰雪中他坐车翻越海拔4500米的高山,一次急刹车,汽车在加上防滑链的情况下,依然前滑了十几米,在离悬崖仅有半米处才停下;在宝库林区采访时,山洪冲断桥梁,他和护林员在山上被困了一天一夜……

  多年来,万玛加一直是全部门下乡次数天数最多的记者,一年跑过的路少说也有几万公里。

  天道酬勤结硕果

  在15年的记者生涯中,万玛加采写了5000多篇报道。特别是2000年12月调到新闻部后,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他采写的稿件连续获得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和青海新闻奖以及国家广播电视协会的特别奖等。2006年他还获得青海省首届“十佳记者”称号。

  2001年,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格拉段正式开工建设。万玛加敏锐地观察到在火爆的工程投标工作中,没有一家青海的施工企业中标。他抓住这一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单位不愿意接受采访,有关部门也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然而记者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万玛加知难而上,硬是把事实搞清楚了。最后写成的《省路桥公司痛失青藏铁路施工资格》,获得2001年度青海新闻奖一等奖和青海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2002年9月,青海台与西部7省区广播电台联合制作大型广播直播节目《西部广播的春天》。万玛加作为青海台的特派记者,在距节目现场直播的前3天赶到了昆仑山下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南山口工区采访。这个地区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既听不到广播,也看不到电视,报纸就更别说了。而此前“西新工程”的实施使这里的群众清晰地收听到了中央台、青海台的节目。在采访中,万玛加发现小小的收音机已成为青藏铁路建设者在高原工地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9月16日,万玛加的电话直播简洁明快、立意深刻、音响运用得当、播出效果十分理想。这组现场报道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特别奖等。他自己采写的短消息《广播声声越昆仑》同时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网站地图